发布时间:2021-05-24 16:55:19来源:南风窗
5个大学生,深入西北腹地。
7月的青海,大巴车从西宁开出两个多小时后,窗外就是成片的油菜花和远处蓝盈盈的青海湖,深邃又令人平静。
他们为一场调研而去。没到一半,经费开始紧张,钱只能从嘴里省。一块肉吃好几天,蔬菜抠喽吧嗖地吃。
美丽青海湖(图源摄图网)
村民们知道后,就给他们送肉送菜,有些藏族同胞还给他们送酥油炒面,虽然吃不习惯,但很顶饿。
后来他们跟居民们混熟了,傍晚的时候,就一起在广场上跳锅庄舞,一大群人,各种民族。
最后,调研顺利完成,成果拿了个二等奖。
刘建军回忆起那时,细节都记得清楚。故事发生在2016年,他们参加“调研中国”公益计划,去青海乌兰县实地调研的过程中。
刘建军团队实地调研图
那是刘建军进入西北民族大学的第一年。他报名参加了青海乌兰县支教,在踩点过程中发现,乌兰县有17个民族,拥有着不同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迥异的民族很融洽地居住在一起。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几个人就以“多民族互嵌式社区中的人际传播模式探析”为题,报名参加了南风窗“调研中国”。
调研和支教一同展开,支教带去的付出赢得了学生家长们的信任,每次家访之时,刘建军也会同时进行调研访谈。
他们跟当地人一起跳舞、打篮球,和小组同学为了省钱,拦车去很远的地方换煤气罐。这一切生活与知识的经历,是收获,也是成长。
刘建军团队实地调研图
这个小故事,是南风窗“调研中国”公益计划开展16年来,10000+个故事中一个。
16年来,700多所高校的10000多支学生团队通过“调研中国”,几乎丈量了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最北,他们去过满眼碧绿的呼伦贝尔,最南,他们到过有澄蓝海水的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他们吹过石河子的热风,也迎过绥芬河的寒流。
“调研中国”资料图
这些大学青年的目光,注视过农村贫困、城市扩建、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医疗保障、文化传承等社会问题。
今年,“调研中国”按时启航。我们依然期望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走出校园,查探社会。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在《十三邀》谈到了一个概念——“附近的消失”。随着移动互联和O2O平台的高度普及,我们居住的“附近”几乎被消灭了。
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能够送上门来,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附近哪里有菜市场、哪里有超市,对身边世界几乎毫无了解。我们的世界缩小到家里,“犹如小小的胶片通过灯光投放到大屏幕上一样,可人只有在与他人的相处之中之中才能确立自己的世界”。
《十三邀》节目截图
在这种情境下,我们更需要走出去,需要去了解真实的社会和生活,这也是“调研中国”存在的意义所在。
我们将再次回到西北,回到刘建军的学校,开启今年“调研中国”的专场宣讲会。
我们还会去往全国各地的不同城市,北京、厦门、昆明、芜湖、天津、南昌……
我们希望跟大家有一次最纯粹的见面,然后一起去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
感谢以下高校对“调研中国”的诚挚支持:
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排名不分先后)。
“调研中国·青年领导力公益计划”由南风窗传媒于2005年开始创办,通过提供资金和专业培训,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经过多年发展,“调研中国”吸引了各类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组织参与,已经成长为中国大学校园中最具影响力的田野调查支持平台。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近700所高校、10000多支团队参加了“调研中国”,影响了100多万大学生群体。参与者关注的议题涵括了农村贫困、城市扩建、环境保护、教育公平、医疗保障、文化传承等社会问题,形成的近100份报告书已结集出版,促进了社会问题的解决。
2021年,调研中国全新升级!南风窗将联合哔哩哔哩(B站)以更贴近年轻人的态度和生活方式、更丰富的记录形态、更多样的文化视角来拓展调研的形式和意义,邀请更多优秀大学生参与到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实践中来。
HowtoRegister
如何报名?
点击图片填写问卷即可报名!
Signup
招募细则
1.每个团队应由4至8名成员组成,队内设立1名队长,负责活动信息对接和调研组织。
2.除指导老师以外,团队成员应为在读全日制高校学生。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皆可,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组队,允许跨校组队。后期如果有组别归类,则以队长所在的高校为主。
3.团队需在B站参与线上活动,按要求上传调研视频,展示调研过程,参与网络评选,队内应至少配备一台手机或数码设备,完成调研视频的录制、剪辑和上传。
想了解更多项目概况和活动资讯,参考往年优秀调研报告,可直接点击图片进入官网查看!
Arrangement
活动时间安排
海选阶段////////
4月21日|正式开启报名
6月11日|报名截止
6月25日|公布“百强队伍”名单
调研阶段////////
7月上旬|百强队长集训营
7月中旬-8月下旬|实地调研
评选阶段////////
9月1日-15日|收集参赛资料
10月15日|公布“年度三十强队伍”名单
11月上旬|举办“2021调研中国颁奖典礼”并揭晓“年度十强队伍”
11月中下旬|成果报告高校巡演
Awards
奖项设置
百强队伍
南风窗对所有合格参赛者的调研资料进行评审,遴选出100支队伍入围2021调研中国大赛(其中B站队伍人气排名前20可直通百强)。百强队伍可获得南风窗与B站联名颁发的“2021年调研中国百强队伍”奖状、B站“百强队伍”专属头像挂件;百强队伍队长将被邀请至广州参加百强队长集训营,接受专业老师指导。
最受期待的十个课题
百强队伍名单出炉后,百强队伍可以为自己的调研课题做进一步阐述,上传视频引导站内站外用户为自己的课题投票。根据网络人气投票评选出“最受期待的十个课题”,人气课题可额外获得1000元课题资助及B站视频流量扶持激励。
最佳人气队伍奖
所有参赛者通过上传调研过程Vlog和调研成果视频展示,引导站内站外用户观看并进行投票,评选出人气最高的队伍,获选“最佳人气队伍奖”。获奖者可获得南风窗与B站联名颁发“2021年调研中国最佳人气队伍奖”证书,前三名可依次获得3000元、2000元、1000元奖金并获得B站专属头像挂件。
优秀调研纪录奖
B站邀请视频拍摄专业人员或知名UP主对参赛选手的每周上传的调研过程Vlog以及最后的调研成果纪录片进行专业化的评选,从策划拍摄和呈现效果对视频进行评分,评选出5支优秀调研纪录团队,获奖者可获得南风窗与B站联名颁发的“优秀调研纪录奖”证书和2000元奖金,并获得B站专属头像挂件。
2021调研中国年度十强队伍
南风窗组织专家评审团对调研报告进行评分,通过多维评分和网络人气投票权重加分对百强队伍进行排名,评选出2021年度调研中国十强队伍。获奖团队可参加“2021调研中国颁奖典礼”,获得南风窗与B站联名颁发的“2021年调研中国年度十强队伍”证书,团队奖学金最高10000元;有机会以嘉宾的身份参加全国成果发布会,并获得B站专属头像挂件及视频曝光。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Q&A
常见问题答疑
Q1.报名需要提交申请表或其他材料吗?
答:不需要。今年不需要填写繁复的报名文档,只需要填写报名问卷并提交就算报名成功!(但悄咪咪的说一声:调研课题和简述很重要,认真填写有助于入选!)
Q2.报名的时候是必须上传视频吗?视频内容是什么?
答:不强制上传,但视频是加分项!视频拍得好,直通百强不是梦~
视频内容可以是简单的课题阐述,比如介绍调研课题的背景以及选择做这个课题的原因及意义。也期待你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出更惊艳的作品!
Q3.每个人最多能参与多少支队伍?
答:报名的时候不做限制。但如果参与的多支队伍同时晋级百强,需要做实地调研时,就需要自行合理安排时间。
Q4.参加活动一定需要指导老师吗?
答:可以不用,今年的指导老师是加分项而非必要条件,邀请老师进行指导能更好地保证调研课题的科学性和实地调研的可行性!另外,指导老师不算进队伍人数中。
Q5.百强队长集训营是什么?
答:百强队伍公开后,南风窗将联合B站邀请100支参赛队伍的队长齐聚广州进行能力集训。集训营将邀请社会调研专家学者、南风窗资深编辑记者、B站视频创作专家对队长进行面对面授课,未到场的所有参赛队员也可以在B站直播间进行线上学习。
Q6.实地调研会有经费吗?
答:晋级百强队伍后都需要实地调研,我们会为优秀者提供奖金,今年的奖金形式丰富多样,有课题资助、调研视频奖、人气队伍奖、团队奖学金等等。
如果没有评选上选项,我们也会提供调研证明(如证书、公函等),帮助你们在学校取得社会实践认证。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也可以添加
调研中国活动工作人员微信“调小研”进行咨询!
扫码或搜索可添加
nfcdyzg
更多关于【2021调研中国】的活动信息
B站搜索关注
南风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