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美食 文章内容

看完这篇,谁还说江西美食不配有姓名?

发布时间:2021-06-08 10:38:46来源:那一座城

想替江西人感到委屈,也替江西菜感到委屈。

最近城城在网上冲浪时看到一个帖子:「哪些城市的美食是被严重低估了?」

一看评论,发现点赞第一名的不是哪个城市,而是一整个江西!

说到“存在感低”,几乎没有其他城市能打败江西。

它本身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知识盲区:

很多人至今,都没搞清楚江西到底在哪里,或者觉得江西是南昌的一个市……

据说,部分江西人在外省,会说自己来自井冈山,大家立马就能脑补出「哇,革命根据地!」

但实际上,大家也不知道井冈山到底在哪儿……

△井冈山,到底在哪里呢?图by网络

一说到美食,江西人也感到委屈。

美食和省份一样自带“隐身”属性,被湖南、广东、湖北、浙江、安徽、福建六省包了个严严实实。

且各有各的菜系,拎出来都是能单打独斗的好手。

最关键的是,它们都要比江西菜来得高调。

△“环江西”美食圈……图by网络

想在全国34个省市挑出没有川湘菜馆的地方,不易。

但是,想挑出几个有赣菜的地方,难。

△你怕了吗?图by网络

虽身处在“美食圈”的C位,但每次人们的注意力稍微往江西挪一下,立马又被其他吸引走了。

导致一说起江西美食,大家想了半天……南昌拌粉?瓦罐汤?这让4666万江西人直觉得——

“我们太委屈了!”

辣出名的江西菜,只听传闻不见真身

实则各成一派,各自为战,互相“不服”

想必大家都在互联网的段子里,听闻江西菜的厉害。

给人的印象就一个字,辣。

但吃过的人才知道,是真的很辣。

△辣辣辣。图by消费主张

从江西回来的朋友们说,去江西玩了几天吃进肚子里最多的……

不是美食,而是大口大口灌下去解辣的冰水和牛奶。

大部分中国人都有爱吃辣的基因(广东人除外),而江西人也许拥有由辣椒连起来组成的基因链。

△江西人吃辣,全国排名第一。图by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2》

能被广而传播的“辣”,是为了传播美食,辣度也是最能被大众接受的。

川菜的辣,六分菜名四分花椒,自带24种辣味基调,菜品看起来红亮鲜艳,油香味重,但吃进嘴里,依然是可以接受的;

湘菜豪爽霸道、火气十足,八分辣在酱汁,二分辣在口感,重油重盐,但求辣个爽快。

△做菜放辣椒很正常,而吃粥……也要放!图by网络

但也,抵不过江西那个直接,且“探入灵魂”里的辣。

同是吃辣好手,江西一点也不怕输给湖南和四川这俩地区。

△江西特色,辣椒拌饭!图by网络

在别的菜系里,放辣椒是提味、增香。

江西人做饭,为了辣而辣,吃辣不觉得辣,吃辣不手软也不嘴软。

△图by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2》

肉菜和辣椒对半放,炒青菜、蒸水蛋也放辣椒,其实只是基本操作。

△彭昱畅出生在江西新余,从小就被锻炼吃辣能力,太小的时候还拒绝过吃辣椒,他爸爸说:“不吃(辣)以后连饭都没得吃了!”图by《味里故乡》

一道菜里,可能最辣的干辣椒、辣椒粉、鲜辣椒、小米辣、朝天椒……

都在一道菜里汇聚。

△图2by网络

辣得生硬,辣得让人傻,不少人去到江西,被辣到痛不欲生,辣到神经颤抖。

你能生嚼辣椒的话,江西人才会对你另眼相看。

△图by网络

前些年,在大家的各种安利下,网上一度盛行“中国最辣的菜”评选。

可里面很少很少提到江西菜,第一是很多人没吃过江西菜,第二是实在太辣,直接晋升成比赛评委。

(这类评选里没有江西菜,简直就是耍流氓)

△图by网络

从川渝、湖南来的人还好,可以就着饭吃上两口。

其他人基本是一口菜,一瓶矿泉水的标配……

这也是为什么,江湖上总有江西菜的传说,却又看不到它样子的原因。

△图by《味里故乡》

江西菜为何没能远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太爱放辣椒,以及省外没有相同食材的局限。

“太辣”看起来对外地人不太友好,吃起来不习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西人觉得这才对味,只要辣椒够,家常美味也能吃出非同一般的满足感。

△江西篁岭,村民在晒辣椒。图by网络

虽然大家能从互联网上了解到「江西的辣」能辣到何种地步。

殊不知,江西省内也分三派口味,九系分支,各成一派,各自为战,互相“不服”。

△江西,真的很多好吃的。图by网络

古代江西,是最繁荣、开放的地方。

被称为真正的“鱼米之乡”,江西人能选择的食材,范围极广。

△江西,真正的“鱼米之乡”。图by公众号“地道风物”

比如鄱阳湖的鱼,吉安的稻米,赣州的家畜……

好吃到全国闻名,然而大家都没有太注意到原产地。

△景德镇的瓷泥煨鸡。图by网络

于是,那些水里游的、田里种的、山里跑的……

一众好食材,通通成为“嘴挑”的江西人用来饱腹的美味。

△鄱阳湖鱼头。图by网络

这里还是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各国的民俗文化和食之传统。

按照地区来区分,主要流行口味大致为鄱阳湖、南昌和赣南三派。

△江西人吃鸡也要配辣椒,广东人看来直流汗。图by网络

鄱阳湖地区

吃鱼大户,吃得精致,名菜最多

鄱阳湖地区,沿岸一带的九江、上饶,跟外省的口味交流众多,讲求原汁原味。

其中,最北部的九江,是袁隆平爷爷的故乡。

这里是“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物产丰饶,是曾经的“天下四大米市”之一。

△山水之间,就是九江。图by网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就在九江。

庐山的高山峻岭盛产名茶,人们将茶叶做成了九江茶饼,清香怡人,小小的茶饼里有着春天的味道。

△图by网络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九江深受楚国文化影响,直到今天依然有着像武汉一样“过早”的习惯。

九江菜在江西当地被称为“浔阳菜”,擅长炖和蒸。

“渔获”,被视为丰收和富饶的象征,被大江大湖环绕的九江,就是江西境内有名的「吃鱼大户」。

△山水之间,就是九江。图by“聂一凡”

浔阳鱼席、庐山石鱼、湖口糟鱼、鄱湖胖鱼头,都是招牌名菜。

△庐山三石。图by网络

鄱湖胖鱼头,位列在最受游客喜爱的赣菜之首。

做法简单,但是鄱阳湖鱼头的原料,就已经赢了其他的“剁椒鱼头”,但辣度却是“爆表”般存在。

△鄱阳湖鱼头。图by网络

本地人最爱的,是一道九江鱼块。

一条普通的草鱼,没想到自己会在九江先经历香料腌制,再经历炸、炝、炖,最后变成外皮焦香、肉质稚嫩的鱼块,浑身辣味。

江西人对待鲜美的食材,一定会加上辣椒,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互相弥补的关系。

△一条鱼在上桌前,会被江西人玩得很好吃。图by网络

而东北部与江浙相邻的上饶在做菜方面,也继承了临近一带江浙菜的基因。

吃得精致,注重选料与鲜味。

△云雾缭绕之间,就在上饶。图by网络

同在鄱阳湖区域的上饶,当然擅长吃鱼,但味道更柔和,喜欢清蒸。

在余干,做一道普通的辣椒炒肉,用的辣椒也是明清时期进贡的“枫树辣”,火气十足,辣口不辣心,就这样辣上了「江西十大赣菜」。

△余干辣椒小炒肉。图by网络

无鲜不吃的江西人,还做出了一道鼎鼎大名的兴国米粉鱼。

草鱼切片加姜末、盐、辣酱、酱油和薯粉,垫上菜叶,放上粉干和米粉蒸熟即成。

这道兴国地区的典型江西农家菜,当年连着四碟小菜一起进了国宴,被命名为“四星望月”,堪称是“江西之光”。

别人总说江西存在感低,没有名菜,其实是不知道而已。

△图by网络

南昌地区

被吐槽得最多,外省人接受度也最高

南昌一带,口味偏辣,尤其注重香味。

南昌其实是江西省内反差特别大的城市。

河湖众多,看起来就像是一座江南水城,清新优雅,实际上是个重口味。

省会南昌代表的是“豫章菜”,以烧绘煨和煸炒为主。

△图by网络

在江西境内,南昌地区的口味更像是集江西境内味之大和,调和了各种菜的味道。

人们的接受度高,也不会特别辣,因此常被其他地区的人“鄙视”。

我们一般吃到的“江西美食”,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南昌地区。

例如,藜蒿炒腊肉、瓦罐煨汤、南昌拌粉、南昌炒田螺等。

△南昌人,也爱嗦螺!图by网络

一切辛辣和刺激的口味,都会在南昌地区得到“和谐大融合”。

藜蒿,是产自鄱阳湖的一种小野菜,细细一根,汁水充沛,口感爽脆。

江西人爱吃,南昌人尤其爱。

用来和腊肉一起炒,也是江西人的发明。口感和味道脆嫩的藜蒿,搭配肉味浓郁的腊肉,真真的是绝了。

△图by网络

这道菜,也是江西食客和江西厨师默认可以“微辣”的菜之一。

毕竟,藜蒿是春天的野菜,难得,比起辣椒更需要品尝这番好滋味。在江西有句话,“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说的就是藜蒿。

△图by美食纪录片《舌尖2·时节》

赣南地区

客家人的摇篮,看了“很亲切”

客家人和他们的后代,生来就还有一种“闯世界”的基因。

吃的食物却很“温柔”,主要以蒸和炒为主。

江西人的性格低调,对美食几乎从不加“版权”。

△图by网络

长期被认为是“宝岛名菜”的三杯鸡,其实原型来自江西赣南地区的宁都客家三杯鸡。

所谓三杯,就是一杯米酒、一杯酱油、一杯猪油。

△宁都做法的三杯鸡。图by网络

把三黄鸡剁成块,和调料一起放在瓦钵里焖煮。

在这三种酱料的一同携带下,让鸡肉味道更浓,鲜甜中带出特殊的肉鲜味。

△宁都做法的三杯鸡。图by网络

宁都,还有一颗来自客家的肉丸传说,让赣南地区的人流足口水。

△图by网络

在当地的方言里,叫“肉撮”,猪肉和薯粉捏的肉丸子。

无论早餐的世界里有多少新角色出现,宁都人的早餐,只是一碗简单的肉撮。

△早餐,一定要来一碗。图by网络

当然了,同样不能少了辣椒。

热汤之中加入葱油、辣椒,一碗咸辣汤的滋味,赣南人最懂。

用辣椒、麻油、姜葱蒜拌一拌就能当一道硬菜的滋味,他们也懂。

△拌一拌,便是硬菜。图by网络

赣南地区的江西菜,风格各异,小吃众多。

很多食物也许会熟悉,但又会觉得他们不是同一种东西。因为江西境内各地区的口味与风格迥异,所以才会没有形成统一,风格差异较大。

△加了辣椒的粉蒸肉。图by网络

比如这道小炒鱼。

小炒鱼这道菜,在其他菜系里通常如名一般,做法是干炒,想做出皮焦肉嫩,口感浓郁的鱼菜。

赣南的小炒鱼,又是另一番滋味。

鱼翻炒完成后还不能出锅,点睛之笔来自特调的醋与芡汁。

汤汁红亮,辣味十足,就是那一抹酸味,足以让各种“争破头”的味道,化为和谐。

△图by网络

赣西地区

吃辣鄙视链顶端,辣到灵魂深处

还想再说一个“特殊”的地区,赣西。

无论是在江西还是全国,这里都十分出圈。

原因非常简单,这里是全江西吃得最辣的地方,或许也是全国吃得最辣的地方。

赣西接壤湖南,主要有萍乡、新余、宜春三市。

如果江西有吃辣鄙视链,赣西人就站在鄙视链顶端,甚至吃辣椒时,还会说几句,“其他地方根本不能吃辣啊”。

△山清水秀,口味辣辣辣。图by网络

前些年互联网的段子里,调侃的那个吃得最最最辣的江西城市,就是萍乡。

在江西吃饭,外地人会下意识地把辣椒当成调味品,一般的江西人可能把辣椒当配菜一起吃,而萍乡人是把辣椒当菜,真滴四遭不住啊!

△“辣到灵魂深处的那种感觉。”图by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2》

如果没有了辣椒,萍乡人活着也会觉得没啥意义。

在萍乡民间有一句话:“鱼几打个屁,辣椒都有味”,也就是一碟小鱼干炒辣椒,都能吃上好几碗饭,化身“赣饭人”。

人要是吃得辣,脾气也大。

传闻在萍乡,如果你让师傅做饭别放辣椒,师傅可能会锅铲一丢,“那我走?”

△“纯粹到变态的,辣。”图by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2》

来萍乡,一定不能看菜名点菜。

大部分名字不带“辣”的菜,全是辣的,还会辣到你怀疑人生,比如莲花血鸭。

把鸭子和辣椒剁成肉丁爆炒,出锅前再倒入鸭血,是“一半肉一半辣椒”的典型菜。

△看似人畜无害的莲花血鸭,实则辣度爆棚。图by美食纪录片《非遗美食》&综艺《天天向上》

旁边的湖南也吃血鸭,据说就来源于萍乡。

辣度嘛,当然没有江西辣。

△这,也许是真的。图by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2》

说到吃鸭,江西还有风味十足的井冈山腊鸭和遂川醋鸭。

在中国吃鸭大省的版图,也必须要给江西姓名。

△井冈山腊鸭。图by网络

低调的“吃粉大省”

听说,广西、湖南都说自己米粉第一?

且慢。

能让江西拥有姓名的,还有一碗“低调至极”的米粉。

△图by网络

和闻名全国的南昌拌粉一样,江西最受欢迎的美食里就有米粉。

江西人爱吃到的程度,堪称“本命”。

说起米粉,相信广西和湖南这两个嗦粉大省都会说“我们的米粉才是天下第一”!

但江西绝对是被低估的那个,一点也不输其他地方。

△一天不嗦拌粉,一天都站不稳。图by网络

在南昌,每天早上排长队的一定是拌粉店,毕竟“早上不嗦粉,一天站不稳”。

江西人不但要每天吃,还要变着花样吃。

无论在哪个城市、哪条街,均以家为中心,方圆百米内,起码得有十家粉铺。

早上刚从米粉店走出来,中午又走回去了。说起江西米粉,还有当地人会说“我们恨不得像只蜗牛,背着米粉铺子闯江湖”。

△图by网络

一根米粉,究竟能被江西人玩出多少花样?

在南昌,会被做成南昌拌粉。

这也是江西在全国范围内最出名的米粉,然而在省内却被diss得最凶:“拿酱油拌一拌不能算米粉吧?”

△南昌拌粉。图by网络

毕竟在江西,米粉从不缺特色做法:

景德镇会被做成冷粉,到了鹰潭就是牛肉粉,到了抚州就是泡粉,去到西北那块儿,就有了九江炒粉、新余腌粉、宜春扎粉、萍乡炒粉……

△萍乡炒粉。

△抚州泡粉。

△新余腌粉。

△铅山烫粉。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虽然说是这么说,但在南昌还是挺多人吃滴。

在标志性的青花瓷碗里,加入香油、酱醋、五香粉、胡椒粉、姜葱蒜、花生米、萝卜干以及最重要的辣椒,拌开了就能吃。

△南昌拌粉。图by“一个馒头D”

吃拌粉时,一定要搭配一碗瓦罐汤,这是南昌人雷打不动的配置。

一口拌粉,一口老火汤,来世还做南昌人。

在南昌人心里,能与拌粉地位高度一致的,还有南昌炒粉,热气腾腾,味道更浓,吃光了还要夹盘里零散的配料吃。

但要吃炒粉,还是得看九江。

△南昌炒粉。图by网络

老九江人有“过早”的习惯。

喜欢萝卜丝饼配水子冲蛋,或者吃一碗炒粉配煨汤。

在当地,九江炒粉被当地人称为“炒粉中的战斗机”,王者级别的炒粉。

一把肉丝、青红丝椒撒下锅,下粉用猛火快炒,镬气十足的同时,又能避免米粉炒太久过熟,失去“韧劲儿”,

△“在我们九江,炒粉要快!”图by网络

在景德镇,米粉的吃法是自成一派的。

冷粉,景德镇米粉铺的招牌,无人不知,长相和南昌拌粉差不多,但要更粗一些。

△景德镇冷粉。图by公众号“景德镇徽慧”

无论味道做得如何,每家店都少不了腌橘子皮。

它能让冷粉吃起来更加清爽,口感更好。最经典的搭配:冷粉+橘子皮+萝卜丁+榨菜丁,再加上辣椒,火辣刺激!

冷粉之外,景德镇人还嗜好吃“牛骨粉”。

△景德镇鸭胗冷粉。图by公众号“景德镇徽慧”

在鹰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碗南站的牛肉粉。

早期,有很多吃货来到鹰潭,让南站牛肉粉成为必打卡的美食之一。

不仅汤头好,牛肉和肥肠也实在,会吃的加一份酸菜萝卜,汤汁更爽口开胃。

△鹰潭牛肉粉。图by公众号“大鲸社”

宜春人,最爱的当然是“喫扎粉”。

“扎粉”的由来,非常写实,晒干后的米粉为了方便携带捆成一扎扎,故称扎粉。

宜春人爱吃炒的扎粉,瘦肉丝、小白菜、嫩蒜苗,与扎粉一起快炒,味道没得说。地道的宜春人走进扎粉店,也许还会对老板说,“多放发支辣椒根拍菜!”

△图by网络

每个江西人,心中就有一碗他们最喜欢的粉。

在铅山,一碗烫粉,包办了当地人的早餐;在吉安,峡江的“忠贞米粉”,从清晨吃到深夜;赣州客家人,不仅日常离不开“烫皮丝”,离家在外,也少不了一捆老家寄来的米粉干……

就像那句话一样:“想背着米粉铺子闯江湖”,这就是江西人爱米粉的写照。

△图by网络

——

江西美食太多,多到一篇文章写不完。

辣咸甜鲜味味兼具,在众多隐藏的美食大省里,江西一定有名字。

赣鄱大地,以水为名,滋养出了九江、上饶这样的“吃鱼大户”,也让南昌有了“江南水城”的模样……

三派九系,高手过招,从不炫技,风味十足,家常示人。

毕竟,有实力才能真正地「低调」~

说正事啦,那城准备召集全国各地吃货

那一座城将为大家种草高性价比的精选全国各地美食,我们也欢迎大家成为那一座城的美食严选官,交流舌尖上的美味。

来来来,我们在“吃吃吃”群见。

*满了可以加城城:13392316112

·END·

【资料参考】

1.谁敢说江西菜不值一提?作者“24季私享家”

2.隐藏的美食大省里,一定要有江西的姓名,作者“地道风物”

3.江西老表,背着米粉铺子闯江湖,作者“地道风物”

4.江西人到底有多爱吃粉,江西米粉图鉴!作者“大鲸社”

【版权说明】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封面和文章第一张图分别来自公众号“大鲸社”&“食帖”),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城本期好物安利

来来来

618宠粉我们是认真的

只要戳下图就能领无门槛优惠券

最高可抢160元大礼包

买得越多越优惠

618实力宠粉,领卷立享优惠

商务合作

微信/电话:13392316112城城

电商合作

微信/电话:13688913816Mia

别忘了点个“在看”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