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经纬张颖:如何找到下一个王兴、张一鸣?

发布时间:2021-06-10 23:26:55来源:黑马智库

来源|和牛财经(heniucaijing)

讲者|张颖

1

痛苦,才是杀出重围的利器

我当初上的高中是全旧金山最烂的学校之一,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暴力事件,白人欺负黑人、黑人欺负拉丁人、拉丁人欺负亚裔......而我就属于欺负链里面的最底层。

高中给我带来的,是能跟各个种族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在这里面你要学会怎么生存。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意义。

当初我们家在美国住的房子是在车库里面,非法的,华人买的一栋房子,两层的,我们就住在地库改的房子里面,地板就是水泥,人家马路上的一个咳嗽我都能听见。看不到希望。

当初做投行的有些时刻非常煎熬,我并不是一个冲突性人格的人,有一段时间,在投行里面做得非常憋屈,有几个非常绝望的时间点。比如每到周五的时候,我都会像逃难一样,想各种各样的方法躲起来,不想被别人去分配工作。有时候躲到车里面,有时候躲在厕所里面,我曾经在厕所里面站在马桶上待过两个小时。但是不管你怎么躲,人家都会找到你给你安排工作。

但是这些东西加起来,我觉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后面做投资判断人、判断人性都有很大影响。跟创业者的互动过程中,不欺负别人,真正让他们认为你跟他们是平等的,日复一日地去做,就能产生巨大的优势,建立很强的个人口碑,建立起跟别人的差异化,在创业者心中孵化,就能够真正地变成一个护城河。

罗永浩处于低谷的时候,我很疑惑,他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的压力?我作为一个见惯腥风血雨,在商场上经历了很多的人,我都承受不了。他跟我说,这是一个脱敏的过程。他的每一分钱都投到公司里,我对这种人很佩服,因为我做不到。

我更感兴趣的,是持续的卓越。投到好的公司赚更多的钱,更多的钱变成更多的筹码,影响更多的创业者。你跟他们很信任地交流,带来的这个快感是无法描述的。

今天已经跟10年前不太一样,10年前遍地机会,你埋头苦干,能杀出重围;今天创业难很多了,你要吸引到优秀的人帮助你,再去实现你的梦想。

今天的90后、00后,他们对人的认可,是要更加多元化的,他们不会对人盲目认可。所以创始人要提升自己魅力、气场。

2

把每个今天,

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两年

2003年底我回到中国,然后靠着老天爷的恩惠找了一份工作,也许是因为过去被“暴打”的经历,我慢慢发现自己非常适合做投资。

再加上中国TMT行业的爆发,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徐传陞,我们的团队最开始包括左凌烨、Harry,大家一起配合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不管是顺势而为还是老天爷的恩惠,我觉得今天这手牌变成了一副绝佳的好牌,我就应该把它给打好,努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这次疫情的发生让我觉得,不能因为疫情而改变生活跟工作方式。我从来不相信,要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那样去活,这简直就是扯淡。你想,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怎么活?你就在家里面老老实实陪着家人,什么都干不了。但是我把每天当作人生中最后两年来活。因为最后两年,你可以坐在马桶上看美剧看两个小时、可以呆在咖啡厅里面一下午什么事也不做、可以看看书、可以出去玩……把人生当作生命中最后两年,能把生活活得更精彩、有意义。

努力工作、拼命生活,这一直是我深信的价值观。

工作方面,对投资这个行业来说,就是凶悍厮杀,抢到最优秀的创始人。

而生活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件与工作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事情。

经纬是我职场上、人生中最重要的平台,但我也喜欢纪录片、喜欢越野摩托车、喜欢看世界,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想去实现。

2019年1月11日上映的纪实电影《燃点》,经纬和我参与了纪录的过程。创业是永不停息的人生战斗,我们认为这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这个时代可以被纪录下来,也值得被纪录,特别是在当下。

2017年3月,我把本来是在市场小组孵化的、一个每年带CEO出去交流的事情独立出来,做了一家公司——经纬出行。核心的模式就是,通过新经济领域里优秀创始人的高端出行,放大漏斗,认识更多的CEO。等这个量放到一定程度,我们会有自己的社群和生态,最终延展出一些商业的“撮和”以及一些跟投的可能性。

把高端出行、社群生态、商业延展等三项打通,形成一个三角型的商业模式,在今天,这是一个完全的蓝海。

这件事本质上蛮重要的。现在一个创业者或者职场高管,工作压力和环境都不叫恶劣,而是越来越极端,是需要一些东西去解压的。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宽松一下自己的心态,安抚一下这种焦虑,然后充电,回来再去发力。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只有这样子,创业这条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3

优秀公司最大的不同

在于创始人成长速度

如何降低未来最头部明星公司的错判率?如何在今天见到10年后的下一个王兴、下一个张一鸣、下一个程维?这在今天基本是无解。因此我从3个维度尝试去解决。

第一,从平台决策的层面。在流程上、在方法论上、在大家的讨论上,在所有不最重要的几个节点上,能否提升平台决策的效率?

第二,从行业小组的层面。如何去匹配好行业小组?如何从合伙人到VP到投资经理之间,匹配好最良性的组合,让他们在量跟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同时错过的东西又有一定的回访机制,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最终抓住过去错过的一些早期项目,降低错判率?

第三,从合伙人的个人成长层面。今天,在任何一家公司,个人成长的节奏都开始不一样了。有些人开始明显地撞到一些天花板,有些人在迅猛地提升自己、证明自己的价值与产出。在这一层面,我如何帮助每一个单独的合伙人取长补短,拽着他,一起成长?

关于这几件事情,我每天都在努力思考,但是没有明显的效益。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在想还有什么大刀阔斧的方法,比如相信直觉去掉没有价值的人,又或者大胆地放权给年轻人,但最终,我还是觉得要靠老天爷。

我非常清晰地认知到,我们每天已经筛选和提炼掉很多不值得见的人和公司。但于我的层面来看,每天80%的时间是在浪费的,所以才导致我现在的焦虑、失落。只有20%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这20%的时间大概能帮助我们赚超过75~80%的钱。只有在3年、5年之后的回访,我才看得出来哪些是无效的,这就是真相。

一个优秀的公司,除了在运营上的优秀,核心业务上跟其他公司的差距,更重要的一点是创始人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外面的营养。

我希望你们是这样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自己记录自己,比如你是否可以每天、每周去记一下对轻重缓急事件的判断,每周我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是哪些,看看有没有成长,真正的提升在哪里,具体哪些事情推动了我的成长和进步,我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策,然后不停地反思调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方法,一方面从外部跟比自己强的人多聊天,吸收他们的能量;另一方面更多地还是来自于内部,自己对自己感性、理性、数据支持的判断的总和。

4

头部的时代,求变或死

想要融资,创始人要证明自己有潜力成为行业巨头,也要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公司具备相应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办法变成行业的头部。

每一位创始人都要从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通过理性的数据和诚实的比较来分析,另一方面要通过感性维度,比如团队迭代、自己的成长、打法策略来思考。

如果是头部,怎么保持这种竞争力,继续拉开与第二名的距离?

如果不是,我怎么调整方向变成头部?

大家要知道,正确的变革一定是非常激烈和刻骨铭心的。但如果你能变成头部,又能保持持续的执行力,这两个元素加起来,随着时间的迁移,就会变成非常可怕的组合,达到让你意想不到的高度。

创业者的基数有可能越来越少,但我觉得这是对的,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创业。可能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很多人会冷静下来去思考,意识到我不适合创业,我现在也融不到钱,但是我能加入一个公司变成高管,能辅助创始人成长,同时也成就自己,也能赚很多钱,也能对家庭、公司负责,为什么要每个人都去创业呢?

今天,像寒冬一样冷的行业,我觉得里面都还有巨大的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在别人放弃、别人失败、别人关门的情况下,继续坚持,然后把某一点给打透,耐心地去把它做好。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多数人会陷入“自我屏蔽”的状态,放大失败中客观因素的比重。实际上,与自身努力与否相比,客观困难不足以成为止步不前的借口。所以成功的人往往是直面挑战、长期坚持的行动派。

恐惧和痛苦决定了一个人的边界。很多人面对生活的重击,可能轻易就放弃了,但成功感最高的那批人选择了接受痛苦,打破恐惧,因为这才是赢的真谛。

「黑马智库」——创业黑马(科创服务领域第一家A股上市企业)旗下的创业加速服务平台。十多年来,黑马共深度加速赋能12000多家企业,其中16家企业成功上市,拟上市独角兽企业35家,企业累计融资超4800亿元人民币。认知加速、资源加速、资本加速......创业加速,就在黑马。

#快来测一测你的产品三观

用户观决定一款产品能否做

价值观决定能否做成

世界观决定能否做大做强

▼答题抢贾伟签名版《产品三观》新书

更有神秘礼物等你拿

▼关注视频号,研习黑马精华课程

▼关注公众号,发现更多创业指南

⬇⬇⬇点击“阅读原文”,申请加入黑马营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