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职场 文章内容

“入职第一天,我因为准时下班被骂了”

发布时间:2021-06-10 23:26:54来源:曲玮玮

前几天好友@筱成功入职某大厂,还请我们一起去吃了顿好的。

“你在厂房搬砖,我在大厂上班,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几个朋友都真心为她真心感到高兴。

结果上班第一天,她就和我们在好友群里吐槽起同事来。

“六点零一分,还没人动。”

“我拎着包下班,结果对面的同事一脸震惊地看着我‘你这就下班啦?’搞得我很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筱说自己经历了第一天狼狈出逃之后,就开始仔细观察了同事们的下班状态,几天之后再次对我们抱怨——

“现在没项目,其实一个个都没有事做了,但就是不下班,都在等第一个‘出头鸟‘。”

好像不管在哪,应对内卷,大家都形成了一些“潜规则”的套路——

01

“每日一场大戏:《如何优雅地下班》”

比如“下班”这件事吧,很多人真的是跟做贼一样……

明明已经到了下班的点,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做那个“出头鸟”,就发明了各种迂回战术。

前几天微博首页刷到了网友@程瀚可爱多的帖子,也说到了类似的经历——

比如大家“都不知道谁是几点钟走的”。

有的人故意不拿包、不拿外套下班,造成一种“我东西还在工位上我人肯定也没走远”的假象;

其实人早就在回家的地铁上了。

还有的为了准时下班,故意什么都不拿,就手上拎一袋垃圾,任谁看了都以为是去丢垃圾的。

或者故意留一个口罩在工位上,给人一种“这人肯定没离开大楼”、“大概是去上厕所了”的错觉。

甚至在“躺平”这件事上,大家都在层出不穷新的方式,连“躺平”也“内卷”化了。

更有甚者,“如何优雅的下班”这一问题,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一场横贯全天的沉浸式演出——

比如有的人下班什么都不带,就徒手抱着一台电脑,往会议室的方向走,绕上一圈,直接走人;

更绝的是这场“表演”还有第二集:第二天晚到一会儿,还是抱着电脑出现,造成一种“刚开完会回来”的假象。

为了准时下班,网友们也是尽了力。

看似是为了逃避工作,一个个个都费劲了心思,但是这也是很多人面对“攀比式加班”的新型方式。

面对日益严重的“内卷”,一部分人选择“躺平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02

“不是给职工配个电脑,而是给电脑配了个人”

如今面对“内卷”,社畜们都主动躺平了,并且衍生出更多离奇的“躺平新科技”。

有一位网友透露某次周末去朋友的公司,结果发现工位上虽然没有人,但是电脑一个个都开着机。

屏幕上鼠标光标都动来动去、代码一行行往外冒……

要不是大白天,真的惊出一身冷汗。

一问才知道,这是公司的程序员开着远程,在家办公。

“这哪是给人配电脑,这是给电脑配了个人啊!”

听上去有点好笑,但是仔细一想又有点壮士断腕的心酸。

“如果周末加班不能逃避,那至少我能在家办公,还有个猫撸一撸。”

而还有一些“黑科技”,更让人拍案叫绝。

比如有网友就开发出了一套在windows桌面上也能看小说的插件——

鼠标光标放在任务栏上就显示,移走就消失只显示桌面。(估计会被老板询问“你为什么老看着桌面发呆”)

还有的更加“励志”,也是同样的原理,在桌面上背单词……

你看,谁说社畜没有梦想,他们只是没找对方向。

03

“一到下班老板就开会,我们就在小群里吐槽”

之前时尚芭莎的主编苏芒在综艺节目上把“反内卷”和懒划等号,根本是因为不理解普通社畜面对的困境。

更多时候,被迫的加班、开会其实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很多都是形式主义,效率奇低。

这一点,其实在苏芒参加的另一档《五十公里桃花坞》的第一期就有很好的体现:十几个明星要推选一个干活的“坞长”(类似学生时代的班长角色)。

结果年纪大的不爱担责;年纪小的怕不能服众,但一帮人都不明说,结果就是坐在一起扯皮半天也没个结果。

我也曾经历过前司的“例会洗礼”:

每到下午六点就开会,老板打着“集体讨论”的姿态对员工提出的建议逐个反驳,最后只剩“别光我说啊大家也说点什么”之后的面面相觑。

每个新人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从最初对于“例会”的态度并不反感;到久而久之,拉扯时间却没有实际出产,反而还要加班挨训……

到最后,大家对“例会”的态度也越来越消极了。

会议室里众人抱着电脑噼里啪啦敲键盘,不是在做自己的事,就是在小群里私下抱怨——

“忍住吐槽,赶紧附和,好散会回家!不然一会儿赶不上末班车了。”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并不是拒绝加班,只是真的很反感无意义的加班和开会。

明明毫无头绪,或者明明有了明确的意义,却要拉着一群人消耗时间,付出的时间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

让人有一种“我不是在贡献自己的能力只是被买断了时间”的无力感。

这种无意义的消耗、大量的无用功……次数多了,很多人的工作热情也被消磨干净了。

04

“职场黑话:叫的越亲,骂得越狠”

“沟通成本”的提高,最让人无奈的一种“内卷”。

牵扯到甲方乙方的沟通,就更是如此了。

其实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被拉出来“抗事”、“跑腿”的大多也只是小虾米,

层层叠叠下来,不知道哪句话就得得罪个人。

万一话说的太死,被大老板或者更高层否了,以后不好相处。

于是本着“今日留一线他日好相见”的原则,社畜们发明了一套“职场话术”。

比如各种“亲”、“亲爱的”、“宝”等等称呼;

还有各种微笑()、憨笑表情()、吐舌()表情,以及“~”等等符号,

微信里叫的越亲,笑的越甜,咬着牙心里骂mmp的次数就越多。

上个月@papi酱的视频“职场人的内心独白”,也是更把“职场黑话”发扬光大。

一些看上去高级的“品牌调性”、“优化升级”、“产业赋能”,看上去玄之又玄,其实是社畜们为了给自己留个退路。

据我观察,“职场黑话”就像是社畜们的在《盗梦空间》的陀螺图腾;

当你咬着牙敲下“亲,在吗”的一行字时,你就在脑海中不断提醒自己——

(“寒碜,很tm寒碜”)

所以“躺平”也没有那么简单,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内心博弈——“我躺了,但没完全躺。”

都说“躺平是社畜应对内卷的方式”,但其实谁也不甘心当个甩手掌柜,真的“躺”了;

我自己也不认为,“躺平”这件事是“懒惰”的表象;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工作就会遇到这种瓶颈时刻,好像找不到出路。

那么“躺平”、“摸鱼”,也不失为一种释放自己的方式。

只是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方式。

比如一直刷手机、刷剧,用逃避面对现实的手段,其实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只能又被拉入一个机械的模式中去,周而复始,问题却越攒越多。

与行为上的“摸鱼”相比,心理上的“躺平”或许更加有效;

比如博主@胡缠提到的方式: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给你的困境按下暂停。

跳脱出来去看待你的问题,尝试用一个不同的视角,你会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想好了,“躺”明白了,再重新回到你的生活中去。

正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一样——

“躺平是门艺术,但站起来才是生活。”

话题征集:

夏天毕业季啦,还记得你的初恋吗?收集校园恋爱故事、有过“早恋经历”吗,跟我说说你的故事吧

封面/《我要准时下班》

插图/《我要准时下班》

文/Soror

留言互动

你有过什么“摸鱼”技巧?

来分享一下你的经验吧!

躺平不了,站着赢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