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养生 文章内容

早读 | 洋地黄类药物怎么用?一文理清!

发布时间:2021-07-27 09:08:04来源:好医术心学院

洋地黄类药物历史悠久,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减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降低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风险,也可用于控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

虽然洋地黄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这类药物安全范围很小,如何合理、规范的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一起来看看吧

一、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洋地黄类药物是Na+-K+-ATP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包括:

1.正性肌力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进而促进Na+与Ca2+交换,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作用于收缩蛋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但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影响心脏电生理:

洋地黄类药物可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和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及心内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故能减慢心率。

3.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治疗浓度的洋地黄类药物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同时洋地黄类药物可抑制肾脏的Na+-K+-ATP酶,减少肾素分泌。目前认为除正性肌力作用外,洋地黄类药物还可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发挥治疗心衰的作用。

中毒浓度的洋地黄类药物则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导致各种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4.电解质紊乱对洋地黄类药物作用的影响:

低钾血症时洋地黄类药物与Na+-K+-ATP酶的亲和力增加,复极化K+电流减少,心肌细胞自律性增加,故低钾血症是洋地黄类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钙血症以及低镁血症可增加心肌细胞内Ca2+超载和自发性Ca2+释放,从而增加洋地黄类药物致心律失常的风险。

二、药理特性

不同的洋地黄类药物因化学结构上的某些取代基不同,造成他们在使用方法、作用强弱、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代谢中有所差异。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地高辛和去乙酰毛花苷。

三、主要适应症

包括心力衰竭、房颤及心衰合并房颤三大类,说明书上指出适用于NYHAII~IV级心力衰竭患者,尤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

洋地黄类药物临床适应症

四、用法用量

应小剂量使用地高辛,推荐血药浓度维持在0.5~0.9μg/L。

1、地高辛:

口服常用剂量为0.125~0.25mg/d,7d可达稳态血药浓度。对于≥80岁、体重指数<18.5kg/㎡和肾功能异常者可采取0.0625mg/d或0.125mg隔日用药。

2、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

成人常用量静脉注射:首次给药0.25~0.5mg,稀释后缓慢注射,2个小时内按需追加0.25mg,但总量不超过1mg;疗程建议3-5天。溶媒可选择灭菌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4倍及以上体积。

也可以选择微泵注射,泵注速度建议1ml/min。注射时间建议5-20分钟,避免输注过快导致全身或者冠状动脉收缩。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地高辛维持。

用药期间需监测:

①心率和心律:记录静息和运动后心率,定期复查心电图,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测或做24h动态心电图;

②症状和体征:包括心衰和房颤的症状及体征,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相关症状;

③肾功能和电解质:监测血钾、钙、镁水平;

④地高辛血药浓度:用药期间需监测血药浓度,在开始使用地高辛1~2周后监测,每1~3个月复查。应在服用地高辛至少6~8h后抽血,建议血药浓度维持在0.5~0.9μg/L。在出现病情变化或联合用药改变时应及时复查血药浓度。

五、洋地黄类药物不良反应及中毒处理

1.临床表现:

①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常为中毒先兆,易被忽视,需与右心衰竭加重鉴别。

②视觉异常:视物模糊、黄视、绿视等,视觉异常为中毒先兆,发现后需及时停药。

③心脏表现:是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最危险的毒性反应,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出现,特征性表现为快速心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患者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的是多源性室性早搏(呈二、三联律)、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严重时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心衰一度好转后突然或缓慢加重应警惕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注意,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后心电图出现鱼钩样ST-T改变,称为洋地黄作用,并非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表现。

⑤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失眠、昏睡、谵妄等。

2.处理:

①临床怀疑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时应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同时停用可引起低钾血症的药物。

②应纠正钾血症和低镁血症,应予口服或静脉补钾,将血钾补充至4.5~5.0mmol/L。但存在高钾血症、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止补钾。

③应治疗心律失常,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出现快速心律失常时,电复律能诱发室颤,因此禁止采用电复律。

苯妥英钠可与洋地黄类药物争夺Na+-K+-ATP酶,具有解毒效应,可采取100~200mg加注射用水20ml缓慢静注,如情况不紧急,可口服(0.1mg、3~4次/d)。

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可选用利多卡因。

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无症状者可密切观察,有症状者可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可植入临时起搏器。

④对于严重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患者,如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心脏骤停、高钾血症、器官功能异常和地高辛血药浓度极高时,建议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纠正后,应仔细分析中毒原因,慎重选择剂量和血药浓度监测方案,避免再次中毒。

洋地黄中毒处理方法汇总

3.预防:

应视个体情况采用小剂量,如地高辛0.125mg1次/d或隔天1次。开始用药后注意观察中毒先兆,特别是消化道症状和视觉异常,对体重指数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警惕。

密切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口服地高辛后分布到组织需要数小时,应在服用药物至少6h后检测血药浓度。

应避免可能促发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各种因素,如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高钙血症、高钾血症)、心肌缺血、低氧血症、酸碱失衡、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END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广东省急诊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地高辛注射液急诊临床使用指引[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5):434-437.

[2]杨杰孚.重视洋地黄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规范与合理化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1):854-856.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洋地黄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1):857-864.

[4]赵春坦.服用地高辛期间,合并用药小心中毒[J].医师在线,2019,(6):26-27.

[5]邓颖,刘晓珺.如何看待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及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1):18-20.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小白,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

相关阅读

每日医讲

每天一分钟,快速学习掌握科室各类干货知识

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好医术APP查看精彩好课!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