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美食 文章内容

品读 | 吃甜酒咧

发布时间:2021-11-21 07:33:27来源:半月谈

文〡蔡半山

来源:《品读》2021年第11期

每年我都会酿七八次甜酒。全家人都爱吃甜酒,酿甜酒又那么容易,多来几次也无妨。

自酿甜酒,步骤简单,真不难。

我一般用粳米,煮熟;若是糯米,最好是蒸熟;然后,晾到凉透。

用擀面杖把圆球状的酒曲碾碎成粉末。

冷却后的米饭上撒碾碎成粉末的酒曲——一边搅拌一边撒,尽可能让米饭与酒曲粉充分接触。

找个大容量的器皿,装入拌好酒曲粉的米饭,表层轻拍严实;用手指在中央掏个孔,便于透气。再取些酒曲粉均匀撒在表层,中央孔内别忘了也撒一些。

最后,手指淋上凉开水,随意撩在米饭表层。找块干净的毛巾,弄湿,拧干水分,覆在器皿上;再给器皿盖上盖子,放在通风和尽可能温暖的地方。

天热的话,24小时甜酒就成了。天气冷,尤其是冬天做甜酒,还要给器皿做些加温保暖工作,比如器皿外包裹棉被,或者烧一锅热水把器皿放进去,帮甜酒快点儿来劲。“来劲”,是我家乡湘中一代的土话,意思是发酵。

我离家三十多年了。但家乡话里的土调,一个也没丢下。回到故乡,一开腔,满嘴标准的乡里话,舌头都不会哆嗦半下,儿时的玩伴个个冲我竖大拇指。

走多远家乡的“根”都不能丢。何谓“根”?乡亲乡情,乡味乡气,乡音乡话……就算七老八十了,一出手、一张嘴,故乡的气息便一同挥洒。

发酵后的甜酒,舀一勺入嘴。清甜和淡香过舌,如流水漫过浅溪里的卧石。难留痕迹,但浸润过的余温依在。

做好的甜酒,加些冷开水稀释。再放个三五天别去理它,而后你就会发现,甜酒更香甜了。甜酒的甜,始终绵软悠长,清淡不腻。

但,这些细节只要一个被忽略,就可能就让你徒呼无奈,一筹莫展。酿出的酒,要么酸得你的牙根溃堤,要么涩得让你舌头打卷,小半碗下肚已经辩不清黑白、东西。

其实,各地制甜酒的法子各异。就拿湖南、湖北来说,仅隔一个洞庭湖,就有干酿、水酿之分。

湖南人习惯于煮熟的米饭自然冷却后,用干的酒曲粉搅拌。而我见过的湖北人做甜酒,是米饭煮熟直接用凉水冲刷,让其瞬间冷却后,再往熟米饭里放冷开水、撒酒曲搅拌。细思,也是大同小异,只要甜酒香甜就好,其中的注意事项也是一致的。

比如做甜酒的器具——煮米饭的锅,搅拌米饭、酒曲的器皿,都不能沾染生水和食用油,用前开水彻底淋一次。有生水和油,甜酒发酵后会长白霉,味酸。

再,米饭拌酒曲粉前,一定要充分冷却。手探入内部还感受有热度,就会加速发酵而导致甜酒味道不佳,酿出的甜酒可能成了“醋酒”,酸得倒牙。

酒曲的用度,心底也要有数,通常3斤米用一颗酒曲足矣。酒曲过多会变成粮食酒,酒精度偏高成了“白酒”;酒曲太少好几天都不发酵,也急人。酒曲的用量与气候有关,夏天适当减少,反之冬天可增些。

甜酒还不可过度发酵。当淡淡的酒香升腾,米饭和器皿内壁间出现一圈窄窄的缝隙时,就该让甜酒停止发酵了。添点冷开水,或者直接移入冰箱存放。否则,甜酒的酒精度蹿升,外形也如同一锅熬成糊状的稀粥,既难看,也难吃。

最重要的,还是酒曲的质量。酒曲不胜力,一锅米饭就算白白浪费,满盘皆输。其实酒曲也可自制。粳米磨粉,辣蓼的叶和籽,是最基本的原材料。在湘中农村,春夏秋随处可见辣蓼踪影,而夏秋季节的辣蓼,更适合做酒曲。

辣蓼多野生,有两种。长在池塘水坝田埂边的,喜水,叫水辣蓼,辣味比较淡。儿时,我们会割了水辣蓼当猪草。另一种生长在旱地里,叶子和种籽跟朝天椒的火辣性子差不多。

做酒曲要用旱辣蓼。摘旱辣蓼叶子和种籽,晾干、碾碎;取10倍于旱辣蓼碎沫的粳米粉,充分搅拌后和成团,搓成小圆球,晾通风处;发酵后的小圆球身上会长出细细的白毛,晾干透后,酒曲就成了。我听说金银花藤蔓煮出的水也可当酒曲,不过我至今还没有试过。

儿时看母亲酿甜酒,记得她说做甜酒的器皿,要避免金属制作的物件,甜酒的味道才会鲜美。母亲习惯用竹篾编织的甄子蒸米饭,用竹铲取米饭;而盛放搅拌酒曲后的米饭,用的是木桶。隐隐觉得,母亲酿造的甜酒更讲究细节,更具备生活的仪式感。

记忆里,长沙的街巷窄而深。远远的有人吆喝“甜酒咧——小钵子甜酒咧——”那是1996年的吉祥巷,还有三泰街,正初恋的我,买过那样的小钵子甜酒,1元一钵。真甜呀,此生再没有遇到过比那更美的甜酒。

时光一翻,下一页就到了21世纪。2012年,还是长沙,岳麓区白云路,“小钵子甜酒”依旧有人在卖,5元一钵。

拖长调的长沙腔:“甜酒咧——小钵子甜酒咧——”我爱死了那一声吆喝。比酒还甜,还暖和。

文〡蔡半山

来源:《品读》2021年第11期

责编:张初|校对:秦黛新

© 2016-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