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25 19:20:01来源: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中药在法国的历史与现状
(连载二)
三、二战后中药在法国的发展
二战之后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法国对中药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的揣摩和外在的形态观察,而是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中药的经典著作和理论开始进入较为系统的翻译和研究层面。中药市场、政策法规、中药的教育以及中医协会的发展则在多个层面和法国固有体制相融合。
(一)经典与术语的法语译介
比起近现代医学和药学家对于中药极具个人兴趣色彩的介绍,二战之后,汉学家和人文学者的介入以及华人学者的参与,为经典的译介和中药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战期间,毕业于上海大学药学系,旅居法国攻读博士的顾文霞教授(1917—2014)a于1941年在里昂大学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就曾对中药历史做出简单的梳理,当为较早的由华人在法国对中药做出的研究。
在二战后对于中药较为重要的研究中,王明(MingWong,1926—1989)先生的工作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出生在巴黎的华裔,王明的父母是广东人。王明曾在雷恩的医药学院(FacultédemédecineetdepharmaciedeRennes)任助理,并分别于1957和1969年获得两个文科博士学位,于1970年进入国家科研中心(Centrenationaldelarecherchescientifigue,CNRS)b,基于对《本草纲目》的研究,王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药的历史、炮制、应用乃至疾病的治疗c,并且最早将《伤寒论》译成法语,进行了注释d。与以往的法式研究不同的是,他的中药研究没有忽略中药同中医医学理论的关联,注重对经典的解读,这与他跨文化的身份是分不开的。《伤寒论》另一个较早的法语译本,是由戴思博(CatherineDespeux)于1985年翻译出版的e。戴思博是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学院(Institutnationaldeslanguesetcivilisationsorientales,INALCO)教授,也是中医医史界的重要学者。戴思博教授不仅研究导引和气功,还试图通过对中国宗教与文化的研究,理解中医的概念体系。戴思博教授受到历史人类学与概念史方法的影响,她的研究与译介,正是试图不带过多成见地理解中医的历史面貌。
此外,词典和术语的翻译编撰方面也有较大进展。2005年,利氏词典推展协会(L’AssociationRicci)在七大本的《利氏汉法词典》(2001年)之外,又推出了一本《利氏中国植物名称词典》(DictionnaireRiccidesplantesdeChine:chinois-français,latin,anglais,2005),见图6f。这本词典由费弗尔(FrancineFèvre)和梅泰理(GeorgesMétailié)共同编著而成,共902页,涵盖约20000个词条,包括约16500个中国植物名称和3500个中药名称,所有词条都用拉丁语、中文、法语和英语4种语言标注,并包含法语的植物描述、地理分布以及简略的应用。这对于法语世界对中药的认识,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a 顾文霞教授自法国留学后旅居美国,回国后迁居台湾,于1953年任教于台湾大学药学系,1956年兼任台大医院药剂部首任主任,2014年逝世。
b ThéodoridèsJ.ElogedeMingWong,HistSciMed,1989,Vol.23,267-271.
c WongM.LaMédecinechinoiseparlesplantes,Paris:Tchou,1976.
d WongM.Shang-hanlun.Médecinetraditionnellechinoise.Traductionetcommentaires,Paris:Masson,1983.
e DespeuxC.Shanghanlun,Traitédescoupsdefroid,Paris:ÉditiondelaTisserande,1985.
f FèvreF,MétailiéG.DictionnaireRiccidesplantesdeChine:chinois-français,latin,anglais,Paris:Cerf,2005.
在此期间,全欧洲中医药专家联合会组织编写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见图7。此次编写始于2008年,由朱勉生担任主编,历时3年,由60多位长期在法语国家(地区)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中法专家,归纳总结出最接近中医原创理念的法语对照词的标准和原则,并将其贯穿于6000多个词条,提供了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共识基础。其中中药部分,包含了大量中药名称的翻译,并按照中药的功用分列条目。巴黎公立医院集团(L’Assistancepublique-HôpitauxdeParis,AP-HP)和法国药品食品检察署(Agencefrançaisedesécuritésanitaireetdesproduitsdesanté,AFSSAPS)a批准将其标志印制于标准封面,这可以说是中医药在争取主流医学认同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法对照国际标准》执行编委会因此获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四届中医药国际贡献奖b。
从早期传教士的译介到后来药剂师和医生的介入,再到移民和历史人类学学者的介入,乃至于中法学者的合作,这些不同时期重要的译介工作,清晰地展现了在不同人群和学科视角下,从不同维度对中药的解析和介绍。无论是满足好奇心式地浅尝辄止,还是戴着有色眼镜进行取舍与评判,抑或是力图还原中医理论与物质网络的挖掘,都是当代仍然可以借鉴的视角与思维方式。这些多元的视角在今天的共存互济,是在法国发展中药学的重要借鉴。
a 又译为“法国卫生产品安全委员会”,见下文。
b 朱勉生、阿达理·鞠丽雅:《中医药在法国的发展史、现状、前景》,《世界中医药》2018年第4期,第1013-1019、1024页。
(二)法国中药相关政策与法规
在法国的中药政策与市场层面,我们看到两个相互交叠的维度:一方面,法国本土有自己的植物药种植与使用的传统,以及相伴随的教育、市场和技术网络;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中药”以及中药相伴随的知识网络。法国并没有单独针对中药的政策法规,相应的政策法规是依附于“药用植物”(plantesmédicinales)的大范畴的。因此,我们的研究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法国本土药用植物的相关规定与状况;二是中药所独有的药物以及中药知识网络下的药物流通与使用状况。
草药师在法国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职业。1778年巴黎医学院设立了第一个草药师的文凭。1803年的政令规定,草药师可以销售新鲜或干燥的植物药,但随后禁止其销售进口和有毒药材。此后,草药师和药剂师的职业之间多有冲突,草药师被禁止将植物药或其成分混合销售,以防止可能的危害。直到1941年9月11日,政府取消了草药师的文凭(laloin°3890,article59),终止了这一职业。但1941年之前取得草药师文凭的人士,仍然可以终其一生从事原有的职业,即允许其继续销售单味药用植物a。
如今,法国植物药的评估与管理,是由法国国家药品和保健产品安全署(L’AgenceNationaledeSécuritéduMédicamentetdesProduitsdeSanté,ANSM)负责的。该机构成立于2012年5月1日,其前身是1999年3月9日成立的法国卫生产品安全委员会(L’AgenceNationaledeSécuritéduMédicamentetdesProduitsdeSanté,AFSSAPS)。该部门隶属法国卫生部,负责对法国医药产品的监管。其职责是在高水平的科学委员会的技术支持下,对法国人安全使用医药产品进行评估、监管和检察,并为医药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法国民众提供医药产品安全使用的相关信息。它同时也是医药产品相关法律的立法部门。
由ANSM发行的《法国药典》(Pharmacopéefrançaise)是法国官方的权威药典,也是对欧盟药典的阐释和补充。被《法国药典》收录的植物药,按照规定,除特别指定自由销售的植物药外,其余都只能够在药店或专门的制药企业销售。2007年的第10版药典,将植物药分成A和B两个列表。A列表是传统使用的植物,包含326种。B列表是有毒性的植物,包含113种。现在使用的第11版药典,于2013年8月1日颁布,包含585种植物药,其中A列表442种,B列表143种。
按照政令,收录于《法国药典》植物药中,有部分常用的植物允许在市场上自由销售。1960年的政令(ledécretn°60-679)规定,允许自由售卖的药用植物有5种,分别是椴树、洋甘菊、薄荷、马鞭草和橙树。随后1979年7月15日颁布的“关于法国药典中药用植物向公众销售”的政令(relatifàlaventeaupublicdesplantesmédicinalesinscritesàlaPharmacopéefrançaise,ledécretno°79-480),将自由销售的植物药范围扩展到34种。近期,这些药物的数量又得到极大的扩充。根据2008年8月22日颁布的政令(ledécretn°2008-841),允许自由售卖的植物药增加到148种,这也就意味着,包括牛蒡、肉桂、豆蔻、丁香、龙胆草、人参、甘草等中药在内的许多药用植物,不再是药店等机构的专利,而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售卖。
相比药用植物的严格管控,食品补充剂(complémentsalimentaires)的管控就相对宽松了。食品补充剂被定义为旨在补充人们在正常饮食之外的营养和生理需求。在法国,食品补充剂是由法国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DirectionGénéraledelaConcurrence,delaConsommationetdelaRépressiondesFrauds,DGCCRF)以及法国国家食品、环境及劳动卫生署(L’AgencenationaledeSécuritéSanitairedeL’alimentation,deL’environnementetduTravail,ANSES)负责。根据2008年修订的2008-839号政令(leDécretn°2008-839),法国药典中的所有A列表的植物,都可以作为食品补充剂使用,非药剂师也可以以食品补充剂的方式销售这些药用植物。当然,这不包括B列表中有毒性的植物。所有作为食品补充剂销售的产品都应该向DGCCRF申报,并受到DGCCRF和ANSES的监管。
在推动中药进入《法国药典》的进程中,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1997年中法政府为促进中药进入《法国药典》签订了合作协议b。2007年3月,我国卫生部和法国卫生部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医药领域合作》的协议。双方同意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药研发、有关中药工业生产过程研究、中药产品在欧洲市场注册准备研究、学术专题研讨、企业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在此框架下,中法成立了中法中医药合作委员会,进一步促进两国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2014年5月15日,巴黎公立医院集团举办中医药研讨会,本次活动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签署了《在中医药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支持巴黎公立医院集团、法国里尔大学中心医院、蒙彼利埃大学中心医院和斯特拉斯堡大学中心医院4家机构联合发布“开展中医药合作的倡议书”。
a BruelL.Histoiredelaréglementationencadrantl'utilisationdesplantesmédicinalesenFrance,UniversitéClaudeBernard-Lyon,2015:47.
b SawayaA,FrancesY,ReynierJR,etal.Dossierfranco-chinois:réglementationdesmédicamentsàbasedeplantes,enFranceetenChine,Dessourcesdusavoirauxmédicamentsdufutur.Marseille:IRDÉditions,2002.
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工作仍然是非常初步的。根据SongXiaoFan博士的研究,《法国药典》中收录的中药,至今只有一部分同时收录了中医关于此植物药的适应症和相关说明a,也就是说,无论是使用还是认知,很多药在法国都有着相当不同的传统。中药在法国的现实状况,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药材的管制和流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化层面上,法国的专家和学者对于植物药的中医用法、用量和适应症在认知上的匮乏。这种中药知识网络的缺失,使得《药典》中包含的药物,很多并没有被认可为中药,也没有从中医的视角在应用方面进行补充和指导。
(三)法国的中药市场
法国的中药市场,主要分为法国本土的草药生产和销售网络、自由流通与食品补充剂市场上的中药产品,以及处于政府管制边缘地带的中药店铺和运营公司三大领域(图8)。
a SongXF.Plantesmédicinaleschinoisesintroduitesdanslapharmacopéefrançaise,UniversitéJosephFourier,2014.
b FranceAgriMer,Panorama2016VD1,https://www.franceagrimer.fr/Bibliotheque/INFORMATIONS-ECONOMIQUES/PPAM/CHIFFRES-ET-BILANS/2018/Filiere-PPAM-Panorama-2016,2018-6-1.
由图8可以看出,法国本土主要生产的植物药,基本不包含常用的中药品种。中国是法国中药材最大的进口来源。也就是说,法国的中药材,基本依赖于从中国进口a(表1)。
由于《药典》的严格管控,处于政府管制边缘的中药店,就成了很多人购买和使用中药不得已的选择。例如,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巴黎最早的华人聚居第三区,就有以“苦茶”为名的中药店,1967年从越南、老挝、柬埔寨迁移到巴黎的大批华侨,通过各种途径将中药辗转带到了法国。许多到中国旅游、学习、工作的法国人,接触过食疗和中药,返回后苦于找不到中药,只好再托人从中国邮寄。目前在巴黎以各种名目经营中药的商铺有20多家,提示生活在法国的将近60万华侨和“知道门径的老外”对中药的真实需求与中药进口和销售种种限制之间存在巨大反差b。与此同时,通过境外途径避免法国政府的管制,也成为一种间接的途径。例如,有两家中药公司将公司设立在安道尔和卢森堡,医生可以直接让患者联系这些公司,公司会直接将中药邮寄给患者c。
另一方面,法国食品补充剂市场存在着多种中药产品,例如人参提取液、枸杞等,尽管是合法的,但是缺少方剂产品的单味药,或是简单的搭配,是远远不够的。斯特拉斯堡大学药学博士蒋玉林和他的团队研制出56种中药胶囊、冲剂等系列产品,主要包括经典方剂如小柴胡汤、补中益气丸、四君子汤、四物汤、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同时也包括单味药产品以及少量的创新方剂。
a GoubinR.PAM:lesPrincipauxpaysfournisseursdelafrance,JardinsdeFrance,2014,630.
b 朱勉生、阿达理·鞠丽雅:《中医药在法国的发展史、现状、前景》,《世界中医药》2018年第4期,第1013-1019、1024页。
c ParentF.Gouvernerlebienêtre.TravaildesnormesetmobilisationsautourdespratiquesprofessionnellesdelamédecinechinoiseenFrance,Toulouse:UniversitéToulouseCapitole,2017,321.
END
推荐阅读:
本文源自:《中医药文化》2021-06-15
图片来自:Bingimages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获取更多中医药知识,快速访问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