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2-06 12:58:29来源:羊爸爸
点击上方“羊爸爸”↑关注我们
文|罗大伦
来源|大伦育儿说
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小朋友,看见今天饭桌上有肉就特别欢喜,如果都是青菜就哼哼唧唧。
可是妈妈们又很纠结。为啥纠结呢?不给吃肉,孩子不爱吃饭,吃得也不多;给肉吃,孩子一口接一口,一块儿接一块儿,一不小心就会消化不良。
这肉,到底给不给吃?怎么吃?各种肉类都有偏性,如果吃肉,我们该给孩子吃哪种肉?
今天我们随便聊个小话题,各种肉类到底有什么寒热温凉。
肉类,吃一点点就足够了
在说肉类的“寒热温凉”前,我们先说说关于吃肉的问题。
先总体来讲,我们是建议孩子不必吃太多的肉。为什么?因为现在肉的烹饪手法比较多,容易做得特别香,做得特别好吃。那么孩子呢,就特别喜欢这种香。
比如,红烧排骨。这红烧排骨孩子要是喜欢吃的话,就喜欢一根接一根的吃,对吧?那么这种吃法就特别容易导致孩子积食。所以呢,我不建议孩子吃太多的肉。应该均衡饮食,蔬菜呀,豆制品呀,都要吃点,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尤其孩子生病的时候,肉类的比例更要降低。为什么呢?这时候更容易导致积食。所以,孩子吃肉是应该控制一下量的。很多家庭一切以孩子为重心,每天问孩子,晚上想吃什么啊?孩子说,红烧排骨。好!马上排骨就买去了,买回来就做。孩子说,想吃大虾。马上也买去了。
如果让孩子来制定菜谱的话,孩子不懂怎么吃这些道理,他就喜欢那种特别香的,好吃的。可是,蔬菜做不了那么香,孩子们就喜欢吃肉。这样的孩子往往肉类吃得特别多,蔬菜吃的少,最终会影响孩子的膳食结构。小时候养成的习惯,长大很难改变。那么这种喜欢吃肉的习惯如果伴随一生,可真不是什么开心的事儿。所以呢,肉类总体来讲要少吃。
牛肉甘平
但佐料加多了就变成了热性
即使吃肉,肉也有自己的偏性,让我们一个个来讲。
首先说牛肉。古人认为,牛肉性味甘平,是平的,所以牛肉是可以补脾胃、补中的。
古人认为牛肉是个好东西,为什么呢?因为牛里面黄牛居多。黄色的,中医认为属土,属于中央的,所以过去往往用牛肉来补脾胃。
牛肉虽然是甘平的,可据我们观察,人们在做牛肉的时候会往里面加胡椒啊、大料啊这些辛香的佐料。这些调料加了以后,就把牛肉搞成生热的了。这时候,就跟羊肉类似了。
羊肉偏温
更适合水煮
羊肉是偏温的。这里面提到一个事,我们很多少数民族都喜欢吃羊肉,少数民族的朋友就问了,中医说羊肉是热的、温的,可是我们天天吃羊肉,也没见怎么上火啊?这事儿就得跟他们去探讨一下。于是就问,“少数民族的伙伴习惯怎么吃羊肉?”
结果你就会发现,他们吃羊肉大多都是白水煮,比如手扒羊肉,白水煮没加特别多佐料。可我们是怎么吃的呢?我们最常见的是红焖,往里面加各种花椒啊,大料啊,这时候就助热了。大量的、辛香的调料进去以后,羊肉本来是温的却慢慢变成热性的了。
所以,羊肉本身是温的,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吃羊肉可以助阳。但如果加了很多热性的佐料,比如红焖羊肉,很多人吃了以后就会上火了。
清淡的牛羊肉才能补中
所以呢,要记住:虽然羊肉性温,牛肉甘平,但如果加了太多香料进去,就非常容易生热。
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吃牛羊肉,你看孩子的舌头非常红,就是因为家里特别喜欢给孩子这样吃牛羊肉。尤其加了各种佐料后的肉,吃起来更香,孩子喜欢吃,吃得有多,这时候孩子就会生热。
孩子体内生热以后,会消耗体内的液体,要么脾阴不足,要么体内实热。
所以,这个牛羊肉做的时候,建议大家向少数民族学习,尽量少加调料,以清淡为主,这样的肉可以补中,对身体滋补是很有好处的。
猪肉加调料会平和
不加调料会滋阴
滋阴的有什么肉呢?猪肉是滋阴的,还有鸭肉。
先讲猪肉。大家都知道东坡肉对吧?那为什么会有东坡肉呢?是因为苏东坡特别喜欢吃猪肉么?不是的。
在宋朝的时候,全民都吃羊肉,包括皇宫里面都是吃羊肉,大家崇尚吃羊肉。猪肉呢,大家认为有怪味,不怎么好吃,很多人认为吃多了中风,所以猪肉在宋代的时候吃的很少。
苏东坡因为不断被贬职,生活条件特别艰苦,吃不起羊肉。于是,他就把猪肉加了很多调料去炖啊炖,炖的绵软酥烂的时候呢,感觉吃的口感跟羊肉差不多,后来就管它叫东坡肉。所以,当时这个东坡肉是为了代替羊肉的。
这里面就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事儿。猪肉本身是滋阴的。比如清代王孟英说,这人要是阴虚怎么办呢?口渴、口干舌燥、津液不足时,就熬猪肉汤,喝猪肉汤就能够滋阴。王孟英当时是看铁匠打铁的时候悟出这个道理。他看到铁匠打铁特别地热,伤阴,这时候怎么办?就搞一碗猪肉汤在旁边,不断的喝。
猪肉是滋阴的,也就是有点偏凉性。古人为了纠正猪肉这种偏性,让它变得平和一些,所以猪肉在烹制的时候往往会加很多辛香佐料,花椒,大料一起炖。所以你看,红烧肉里加了很多调料,这时候做出来的猪肉,就平和一些。
鸭子肉是养阴的
乾隆皇帝每天菜谱里面就离不开这个鸭肉。
鸭肉质量非常高的,尤其鸭肉的脂肪,和其他肉的脂肪都不一样。其他肉的脂肪吃多了,胆固醇会升高,血液会粘稠。而鸭肉不是。鸭肉的脂肪和橄榄油有点像,跟其他动物完全不一样,而且它能够保护心脑血管,还能够降低胆固醇,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所以呢,清宫菜谱里面每天有很多道菜都是带鸭子的。古人不懂得什么胆固醇,但古人懂得吃这个肉好像不会让人特别胖。所以御厨给皇帝做菜里面鸭肉比例特别多。鸭肉滋阴,在宫里,燕窝总是和鸭肉一起去做,虫草也总是和鸭肉一起做,都是因为鸭肉帮助滋阴。
所以,当孩子有虚热的时候,吃肉可以选择吃鸭肉,就不要吃加了很多佐料的牛羊肉了。
大家明白这些以后,在吃肉的时候会有所选取,就知道,我的体质是什么适合吃什么。有的孩子阳虚怕冷,总是感冒,您可以给他适当吃点牛羊肉。但是总体来讲,肉类不宜多吃,饮食搭配均衡了才好。不要纵容孩子每天只吃肉,这是坚决不行。
作者简介:罗大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健管家,原任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罗大伦博士一直致力于将古代的中医文化介绍给现代人,因此广泛地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上传播中医知识,曾出版了《百家讲坛•大国医》、《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等八十多万字的中医科普著作,在《健康时报》等报刊长期撰写专栏文章,被评为"健康中国2012十大风尚人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