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军事 文章内容

中印冲突现场的10个细节,暴露了印军真实战力!

发布时间:2021-02-24 08:00:42来源:环球视野

中印加勒万冲突虽然早已过去,双方也开始双方向撤兵,但从公布的现场录像来看,能从不少细节推断出印军的真实战力,恐怕并没有印度自我吹嘘的那么强。

细节一,人数对比

冲突一开始时,中国官兵数量很少,录像能数得到的大概就十多人。

▲央视视频截图(下同)

有网络传闻的数字是,中国一开始只有10多人,后来加上增援总共才80人,印军共计600人。

然而,就是这80人,居然击溃了印军600人,并且是四处逃散、抱头鼠窜。

▲黑压压的印军涌来,最终却被击溃

这并不奇怪,1962年,庞国兴、王世军、冉福林和周文轩4人小队,居然击溃印军一个营,在战后报告会上,庞国兴战斗小组留下了一句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由此可见印军的战力。

细节二,时间

仔细观看现场录像可知,一开始冲突是在白天,中国增援到来时,是在晚上。

由上文可知,一开始我们的人数是处于绝对劣势的,很可能只有十多人。

按常理来说,当对方处于绝对劣势时,应该是很容易拿下才对。但印度在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硬是让战斗持续到了晚上,当我方增援到来后,反而被打得四处逃散并丢下大量受伤同伴,最终死亡20人,还被俘虏了包括1名中校、3名少校在内的十多人。

一方面,说明我方作战人员英勇、有勇有谋,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印军的战斗力。

细节三,领队人员

观察现场录像,会发现我方团长祁发宝是冲在最前面的。

据说,印军一开始集中攻击的就是我方将官,以为只要打倒了领队人员,其它的就会溃散,但没想到中方战士越战越勇。

反而是印军,当其上校一类的将官被击倒后,印军便开始逃散。

总结其中的原因在于,我方军人有优良传统,即使在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争中,也都是将军带头,喊的口号是“同志们跟我来”,而不是“兄弟们给我冲”。

直到现在,依然保持了这种优良传统,就说祁发宝团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便是: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对峙时,战士站后头,干部站前头。像这样的部队,大家必然是生死共命,战斗力肯定是非常强悍。

反观印军,那里的战士很多是因为工作不好找,于是来当兵混碗饭吃,不少人只是把当兵当成一种职业,免去三天两头找工作的苦恼;再加之印度种姓问题严重,士兵还要面临高种姓将官的欺压,这样的军队,战力就难以保障,于是加勒万冲突中,一看将军都玩完了,为一份职业而丢命,不值,于是逃散也就可以理解。

细节四,团结力度

正如上文所言,中方的军队精神,更有利于作战。

现场录像中一个明显的差别是,我方的牺牲人员,不少都是因为营救其他战士,甚至有的已经冲出重围后,为援救其他战士而再度冲进包围中。

反观印军,一旦溃散后,就丢下同伴自顾逃离,让不少印军士兵在寒冷的夜晚冻死、冷死、缺氧而死。

细节五,双方装备

不少人已经观察到了,我方人员是穿有防水服的,而印军士兵好像没穿。我方战士不但佩戴有头盔、还有优良的肩甲、胸甲等装备,印军只穿了棉服与头盔。

从这些细节中,便可以窥见双方装备的差距。

上述五个细节,是可以从冲突现场录像中直接观察得到的。

除此外,还有一些背后的隐含细节。

细节1,我方人员后勤保障良好

在中国官方公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中国军队有保暖房、保暖蔬菜种植房,官兵们还有热腾腾的火锅吃,新鲜蔬菜与肉类供应充足,良好的后勤一定是战斗力的保障。

细节2,中国重器驰骋高原

在视频里,公布了中国高原演练15式轻型坦克的画面,这是中国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坦克,印度尚无同类型装备。

▲部署在西部的中国坦克视频截图

这还是小意思,中国真正的重器其实是99A陆战之王。

还有,作者多次举到的例子就是空军,印度的苏30MKI、米格这类战机在中国面前已经落后,最新的阵风虽然综合性能不错,但在面对中国J10、J11、J16这类“专业选手”时,毫无优势,面对J20这种具有代差的战机时,就更不用说了。

细节3,中国一天运走200辆坦克

综合媒体消息,中国在撤兵时,一天运走200辆坦克,并运来100辆重型运兵车,很明显,撤离有多快,增兵就能有多块,连印度媒体也不得不感叹这是一种“军事艺术”。

实际上,这恐怕并不是中国真实运力,也反映出中国的边防基建能力。

细节4,印度自嗨

印度民众自吹这能理解,毕竟站在自身角度,谁都希望自己国家赢;印度媒体自嗨也能理解,毕竟要博眼球;

但像印度陆军北方战区司令乔希这样的高级将领也自嗨,不断吹嘘印军的“胜利”、“成功”之类的,那就有问题了。

正如作者在《》一文中所说,“这显示了那支军队处于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一支军队,如果不能理性、客观的对态势进行评判,而是处于阿Q式的自嗨中,这样的军队在自我想象中,是无敌的,但若真有战事,恐怕难堪一战。”

细节5,烈士魂遗

兰州烈士陵园内,陈红军烈士幕前这两天鲜花遍地,无数人去看望他。

还有一个人,可能很多人还有印象,那就是2016年牺牲的中国女飞余旭,作者留心了一下,这几年,不断有人去幕前看她,特别是在她祭日时,她幕前更是鲜花遍地。

这说明了人们对军人的尊崇、对烈士的敬仰,这在14亿人民中,是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

上述这些细节,有些是能从加勒万冲突中直接观察到的,有些是背后细节。总体来看,印军战力同中国军队真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我们不搞自嗨这一套,所以这并非作者要刻意黑印度,从细节中观察到的信息就是如此。

这些简单信息作者都能观察到,不知道印军那帮智囊、参谋之类的人员,是否也看到了,如果他们能倒吸一口凉气,这倒是印军之幸,如果他们依然觉得印军无敌,那便是一种悲哀。

最后,简单说说中国回击印军的3个重要意义:

一是粉碎了印度企图

印度搞冲突与对峙,对内无非就是转移国内矛盾,获得国内政治利益;对外也是想趁中美较量时,趁火打劫以蚕食中国领土;另外,还想向美国之流表现一下它在遏制中国棋局中的战略作用,提高自身要价。

▲背后的“中国”字样,显示了印军越界挑事

从目前来看,印度除了第一个目的,即国内政治收益有所收获外,其余两个图谋全部失败。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印军几乎有着代际优势,让印军加勒万冲突后试图以增兵来实现实力优势的企图,也变得毫无意义。

印军在冰天雪地里垒兵几十万,耗费天量钱财,收益却是甚微。

二是打击了域外“代理人”构想

不论是“印太战略”,还是“四方同盟”,美国依然是在玩老手段,通过扶持对手的周边国家作为代理人,以抗衡对手,美国自己则作为幕后推手操控一切;印度为了获得西方支援,也有意表现一下。

中印本轮对峙产生的背景之一,正在于此。

只是,中国利用自己的实力,让印度踢到了铁板一块,所有对外目的几乎全部失败。

于是,告诉域外国家一个道理,同中国搞代理人培养,用处不大。

三是向国外展示了中国的“多线程”处理能力

2020年,中国同时面临了很多问题,疫情控制、恢复经济、美国战略遏制、台海问题、中印冲突与对峙,国内还有脱贫攻坚战之类的。

假如是一般的国家,同时面对这些问题,只怕早就扛不住了,但中国展现了自己的“多线程并发处理”能力,将上述所有问题处理的非常恰当,印度方向便是其中之一。

这也让印度、美国等国看到了中国的内在实力,想要遏制中国,没那么容易。

© 2021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