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聚合站 美食 文章内容

馋哭了!这些美食竟然比粽子还好吃

发布时间:2021-06-14 21:54:42来源:正點观影

端午将至,一年一度的粽子“甜咸之争”再次拉开帷幕。

东北白米粽,云南鸡枞菌云腿粽,上海赤豆红枣粽,陕西蜂蜜凉粽子……粽子的口味丰富繁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onepick,不少北方人表示红枣甜粽无可匹敌,可在很多南方人心中鲜肉粽子才是yyds。

然而,无论是哪种口味的粽子,最打动人心的还是烙着儿时记忆的家乡风味。

最近就有一部美食纪录片——《下饭菜》,带着观众们跑遍中国,解锁各地的特色美食。这些独特的风味就像是味蕾密码,勾起人们肚里的馋虫和心中的乡情。

一饭一菜,家乡风味

一碗白米饭,如何在十五分钟内干掉它?

答案一定是,配一道下饭菜!

《下饭菜》这部纪录片就围绕着“下饭”展开,讲述了一碗白米饭催生的智慧。

一道下饭菜,不必是山珍海味,不必要摆盘精致,却一定是有滋有味,让人食指大动。

在云南鹤庆的小银河自然村,最受当地人喜爱的下饭菜是羊乳饼夹火腿。

新鲜羊奶过滤后倒入高压锅中煮沸。

再取天然羊奶藤叶的乳白色汁水加入其中,用筷子轻轻搅动,羊乳也慢慢凝结。

用一方滤布将凝固的羊乳包成方正的小块,夹在木板间固定。

定型后的羊乳饼被切成薄薄的小片儿,沾些淀粉水,和肥瘦相当的火腿片儿紧紧粘连,一片儿奶白,一片儿粉红,竟像艺术品一样好看。

粘好的两大碗羊乳饼夹火腿和大米饭一起蒸上半个小时,羊乳的鲜甜,火腿的咸香和浓郁的米香完美融合,在揭开锅盖的一霎扑鼻而来。

再配上一份农家秘制辣椒酱,一碗米饭轻松下肚。

到了福建连江的苔菉镇,人们脱口而出的下饭菜是煎带鱼。

刚从码头买回来的新鲜带鱼一下油锅就滋滋冒烟,不出几分钟就变得金黄酥脆。

筷子轻轻一挑,带鱼块便灵巧地翻了一面,一瞬间,焦香满溢。

待两面金黄,鱼块就可以出锅。

苔菉人喜欢用虾油配带鱼,鲜香的虾油里撒一勺白糖,用刚出锅的煎带鱼蘸取。

在高温的作用下,虾油瞬间渗入鱼肉,发出滋滋的声音,这一刻食材中咸、香、鲜、甜都被唤醒,一起迸发,给人听觉、嗅觉、味觉的多重享受。

除了羊乳饼夹火腿、煎带鱼,还有湖州的腌笃鲜。

婺源的糊豆腐。

醴陵的小炒肉。

赤峰的锅包肉。

在这些小城里,一道菜一碗饭就是一餐。

告别了大城市的喧嚣,没有探店打卡,不掺杂任何社交活动,在这慢食简吃的背后,是粗粝又真实的乡土中国,也是关于家乡的美食记忆。

和千篇一律的网红美食不同,《下饭菜》里的每道菜都有乡土特色。

每一集,两道菜,实则是两方水土的真实描画。

导演特意选了些没什么名气的小城市去探寻当地美食,然而,一座城虽小,却可以是一个人一生的魂牵梦绕。

在乡野山间,在海滨小港,寻常百姓餐桌上的小菜总能让离家的游子回归家乡风味,重拾妈妈的味道。

在每一集的片尾,导演还都会提出一道下饭菜附加题,问些新奇有趣的问题,例如“渔民有什么禁忌”。

“羊的一天都在做什么”。

“你的家乡话里有什么奇葩的形容词”。

这些奇奇怪怪的小知识,总让人回忆起家乡的点点滴滴。

街头巷尾,饶有趣味

提到美食纪录片,大多数观众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舌尖上的中国》和《风味人间》。

这些鸿篇巨制往往镜头瑰丽,旁白文艺,记录的每一道菜肴都如同艺术品一般精美。

然而,《下饭菜》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导演选择了用最接地气的镜头记录家常小菜的诞生,整体上节奏轻快,画风清奇。

相较之下,倒更像是质朴、轻松的美食喜剧。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微纪录片,《下饭菜》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放弃了磅礴大气的配乐与旁白。

要知道,一提起《舌尖》,观众们最先想到的似乎都是阿鲲老师的bgm和李立宏老师的经典配音。

而在《下饭菜》中,没了旁白,要想说明一道菜该如何制作,全靠导演和拍摄对象拉家常。

在第1集中,蚕农杨美玉一边做菜,导演一边吹彩虹屁,“美玉姐,你做的菜就像艺术品一样”。

看到美玉姐去烧灶火,导演又夸,“你家的火都比别人家火好看”,把美玉姐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碰到不懂的地方,导演也没有忘了问,“羊奶藤水水是什么?”,于是美玉姐就带着他们下菜地,用夹着方言的普通话给他们细心解释。

看他们虚心求教,回到厨房,美玉姐又边做边讲解,像极了妈妈教自家孩子做菜时的模样。

除了拍摄温馨有趣的厨房片段,摄制组还特别热衷突击街访,扛着镜头在菜场、市集四处穿梭,向街坊们提很多奇特有趣的问题。

有时,导演的提问来得实在太突然,让人猝不及防。

有一次,导演直接把话筒递到一位修车大哥的嘴边,“你平常吃的下饭菜是什么?”,一下就把大哥给问懵了,“啥意思啊,吓我一跳”。

有时,又因为当地人听不懂普通话,只能开启蹩脚的方言访谈模式。

导演到菜场问菜摊大爷,“你平常吃的下饭菜是什么”。大爷虽然没听懂,但特别认真地用迷之眼神望着导演,小心地试探了一句,“歇菜啊?”,一下又把导演给问懵了。

还有很多时候,带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去问同一条街上的人们,却能得到完全不同的回答。

有一集,导演在村里逮着位大哥,询问锅包肉要炸几遍。大哥信誓旦旦地说,“最少得三遍”。结果镜头刚一转,另一位大爷又说,“炸一次就得了呗”。导演就又跑去问了位拉货的大叔,结果这位大叔拿着麦克风特别认真地给了个答案,“正理说是两遍”。

好家伙,三个人三个答案,直接把摄制组整蒙圈了。

总之,整个街访环节满是这些“翻车”镜头。

从路边乘凉的老大爷,到在菜场做生意的小摊贩,再到害羞的小朋友,摄制组的镜头绝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有趣的灵魂,虽说时常碰上蜜汁尴尬的NG现场,却也是真实、可爱又爆笑。

有笑有泪,生活况味

《下饭菜》之所以将这么多镜头对准当地人,或许是因为导演深知食物的背后是人,美食的背后是热爱生活的人。

拍摄一道菜,其实也是走进一家人。

在福建连江,摄制组采访了一对渔民夫妇。

在开场时,丈夫林秋达对着镜头一脸懵逼,不知道怎么自我介绍。一旁的妻子特别嫌弃地吐槽他,“刚才不是教你了”。搞得达哥脸上挂不住,急着说“你这么牛,你说嘛”,可虽是顶嘴,他也依旧露出求生欲满满的微笑。

短短一分钟的开场白,就已然将一个老实、爱家的渔村男人形象完美刻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连自我介绍都说不利索的男人,却在和导演组介绍起带鱼时侃侃而谈,从如何挑选,到如何烹制,他都说得流畅、细致,整个人都在闪闪发光。

说起他煎带鱼和打鱼丸的好手艺,妻子洪丹也是非常骄傲,完全没了刚刚的嫌弃,“他做的饭非常好吃,他的一些朋友就冲着他,经常来我们店里面蹭饭”。

当一家人坐在饭桌上,妻子又温柔地夸起丈夫,“他比较随和嘛,对孩子都好”。

达哥也说,“我也不想赚什么大钱”,在家乡做点小生意,多花点时间跟家人在一起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虽然,在这个海边小镇,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是特别富足,但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就足够使他们满足。

在这部纪录片中,这样的家庭故事还有很多。

当导演采访一对对夫妻、母子时,他们的对话都特别真实,表面是吐槽、嫌弃,可心中却是满满的爱意。

做菜时,一家人的生活模式和角色分配也非常有趣。

有些家庭是儿子掌勺,妈妈烧火;有些则是妻子下厨,丈夫添乱;还有的是丈夫掌勺,妻子打下手。

但无论是哪一种,小小的厨房里,总是塞着热热闹闹的一家人。

在《下饭菜》的镜头里,窗外是来往的船只,穿梭的人群,屋里是烧红的炉灶,妈妈的唠叨。

这些画面不一定精致,但总让人觉得意味绵绵。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窗外的生活如何,家里这方小桌上的美食总能抚慰一颗疲惫的心。

而生活的真谛,也不在于窗外的忙忙碌碌和步履匆匆,珍惜食物的初心、简单生活的满足才是人生的真义。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这个端午节,好好的给自己放个假,吃顿喜欢的美食,幸福地填饱肚子后,也要记得给家乡的亲友去个电话。

撰文:朱寒琪、麦旋风

微信编辑:刘芳

今日彩蛋

本文下方写下你的评论

6月15日17:00

在所有精选留言中

按精选留言的楼层顺序,指定楼层中奖

第1楼:广东优秀电影纪念邮册

(精美大气,关键是外面买不到)

第5楼:广东电影拍摄指南

(电影是怎样拍成的)

第10楼:故宫盲盒

第15楼:若来盲盒

第20楼:泡泡玛特盲盒

(拆盲盒是心动的感觉)

每日彩蛋送好礼

了解更多详情

扫码加入官方粉丝群

更有专属福利不定期发射!

注意事项:

1.每位中奖者仅能获得1种奖品,以中奖名单公布为准。

2.虚拟奖品将在线发送,实体奖品将通过快递寄出,广东省内包邮,广东省外邮费到付。

3.参与抽奖者默认接受上述注意事项,正點观影对本次活动拥有最终解释权。

点“在看”,美食的背后是热爱生活的人↓↓

© 2016-2017 ysjhz.com Inc.

站点统计| 举报|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影视聚合站 ( 皖ICP备16004362号-2 )